如何打造新时代出版优秀编辑?
来源:求是网 | 作者:求是网 | 发布时间: 2024-07-08 | 22351 次浏览 | 分享到:

  

  6月26日,2024“出版视点”系列专题研讨会第六场活动在辽宁沈阳举行。此次研讨会以打造新时代出版优秀编辑为主题,分为上下午两个论坛,10位发言嘉宾围绕新时代编辑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建设、数字出版人才发展等方面作了深入交流。

  

全面提升编辑策划力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编辑策划人才培养

  

陈 丹

北京印刷学院副院长

  

  转型与挑战:新时代编辑策划人才的责任使命。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出版业如何创造产业增长新动能、扎实推进出版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亟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编辑策划人才队伍。选题策划作为出版工作的核心,不仅影响知识传播的效率和质量,也关系到出版社适应市场变化、满足读者需求、塑造品牌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必须适应技术融合和业态革新的趋势,将传统出版业的精品内容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增长点,推动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

  

  新的发展格局下,出版业的发展与变革也应遵循创新、效率、开放、赛道和绿色五个核心路径,这也对编辑策划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创新:出版社通过技术和模式的创新来提升内容创作、编辑、分发的效率和质量,编辑需运用新技术提高选题策划的效率和质量。效率:编辑要适应和探索新的出版模式,构建新型作者-编辑-读者关系,在技术赋能下提供新的出版产品和服务。开放:出版业深化贯彻出版“走出去”战略,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提升出版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编辑需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推动出版业的国际合作与竞争。赛道:编辑要关注技术和产业的前沿动态,预测和识别新赛道的内容生产模式,洞察新型读者需求的变化,深入挖掘内容价值,将传统出版业积累的精品内容有效转化为新赛道的增长点。绿色:推广绿色出版,持续改进出版流程和印刷材料,并加快出版业的数字转型,编辑应在读者中开展环保教育,策划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读物。

  

  困境和不足:新时代编辑策划人才的发展瓶颈。当前,编辑策划人才存在创新意识不足、职业倦怠和知识结构陈旧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编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制约了出版行业的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精品缺乏,创新意识待提高。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和资源高效配置,但当前出版业存在跟风出版现象,导致内容同质化和资源浪费。编辑受限于陈旧的知识结构,依赖市场热点,缺乏深入市场分析和把握读者偏好的能力,导致出版内容缺乏深度和创新性。

  

  二是职业倦怠,工作热情待点燃。《我国图书编辑队伍建设与管理调研报告》数据显示,职业倦怠已成为编辑职业发展的普遍问题,受薪资、晋升机制、社会环境和政策支持等因素影响。职业倦怠削弱了编辑的工作热情和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影响了选题策划的质量和效率。

  

  三是知识结构陈旧,跨界融合能力待加强。不少编辑因知识结构更新滞后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不足,难以策划出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选题。此外,编辑队伍的学科背景集中于文科,有跨学科、跨专业学习背景的人数不多,需要通过在职培训或学历教育提升职业素养。然而,编辑继续教育存在培训方式单一、自主选择度低、课程内容陈旧等问题,不利于编辑的成长。

  

  探索与实践:新时代编辑策划人才的培养路径。为应对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挑战,各共建高校围绕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通过思政引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跨学科培养和国际交流等多元途径,加强编辑策划人才队伍的培养,以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是聚焦思政引领。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政治素质为关键,构建思想政治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育人体系,帮助编辑策划人才在实践中自觉正确把握大局和价值导向。二是推动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在业务实践一线培养编辑策划能力。三是优化课程设置。注重跨学科培养,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多学科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界融合能力。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以服务出版业高质量“走出去”为导向,从国际师资引育、国际课程打造、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建设和国际学术组织构建等方面加强对国际编辑策划人才的培养。

  

加强编辑人才建设 推动出版创新发展

  

端木金香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辑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当下,谈及出版的新质生产力,其核心就是在新媒体时代如何体现编辑的能力,使其胜任数字化、智能化出版生产活动。

  

  新时代出版工作的新特点。近年来,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宣传方针政策、记录时代进步、书写辉煌成就的主题出版已经成为我国出版单位重要的出版板块。一是出版业社会价值引领作用突出。根据中宣部公布的年度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情况,2017~2023年,出版单位申报的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数量从1762种增加到 2378种。《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将“做强做优主题出版”独立成章,将其作为出版业“十四五”时期的首要工作。二是出版业数字化建设和深度融合发展正在持续推进。出版单位积极拥抱新技术,依托数字化技术提升内容价值、服务质量,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出版产业发展。三是出版业正在经历渠道大变革。根据北京开卷“2023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显示,从渠道码洋构成看,平台电商是规模最大的渠道,码洋比重占41.46%;其次是短视频电商,码洋比重占26.67%,成为第二大销售渠道。政策、导向、时代、发展、新媒体崛起,敦促着出版社编辑能力的提升。

  

  新时代需要编辑人才的特点。出版工作事关影响民众思想导向的文化产品的生产。一是编辑人才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精深的专业能力,尤其在涉及国家版图、领土主权等方面,必须保持高度的敏锐性,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要具备精深的专业能力,才能精准策划出符合广大读者阅读偏好与需求的选题。二是编辑人才必须练就精准的营销思维,树立市场意识、关注用户反馈、深入分析数据,并具备二次营销的能力,将营销思维贯穿于图书项目的始终,从营销角度优化出版的全流程工作。如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好好唠科”平台可以通过数据收集掌握读者画像;人民邮电出版社《肌肉训练完全图解:拉伸训练》也是二次营销的成功案例。三是编辑人才要树立正确的融媒体出版意识,掌握数字化多媒体技能,具备分析短视频自身推广逻辑和各大平台定位的能力,将短视频栏目化、品牌化和IP化,提升品牌影响力。如人民文学出版社抖音号近两年圈粉近50万人;“文献君的新书时间”已成为抖音短视频固定栏目,同时在“文献君”IP化方面发力,设计体现其形象气质的包装盒、明信片等。四是编辑人才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编辑人才既是“专家”,也是“杂家”,编辑要在拥有资源整合、市场运营、产品研发的业务能力上,同时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与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作者、出版社、读者等多方进行有效沟通,以确保图书的质量和传播效果。

  

  图书编辑能力的培养方法。一是完善导师培养机制。延续“以老带新”实时培养模式,近距离、经常性地对新编辑进行指导。二是实施“实战化”培训。把出版项目作为编辑的“实战地”,通过对项目内容、质量、进度的把控,做好内容创意、技术融合、网络运营、线上推广,全方位锻炼编辑能力,强化实践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使编辑成长为全能型人才。三是深化编辑研学模式。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产学研共同体,多方共同参与编辑培养过程。如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新蕾出版社、新疆文化出版社等,打造了以阅读为主线的系列研学实践活动。四是建立健全编辑部门,细化编辑分工。新的时代背景下,出版单位应重视设置新管理岗位,满足人才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为例,建立了新媒体编辑部、数字出版部,推行了编发一体的模式,提升了编辑融合出版的能力,打造的“点阵式数字资源知识服务融合出版平台”“元宇宙资源服务融合项目”获得多个数字出版重要奖项。

  

出版新业态下的编辑策划力

  

肖风华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

  

  出版新业态下的编辑,面临着新技术、新市场的双重挤压。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内容生产持续抢占大部分人的注意力,强烈地影响与改变了读者的关注重点、阅读爱好以及消费习惯,挤压着传统图书阅读市场的空间。人工智能未来会改变的是内容生产方式,学习如何与它共存共生,需要整个出版行业积极思考,勇敢面对。

  

  目前国内出版的策划人才已经紧缺到了较严重的地步,人才政策亟待调整。更现实的是,策划编辑要面对的是完全竞争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试错成本高、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长、破局难度大、收入相对不稳定等情况。出版单位的考核方式、评价体系,以及能否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对编辑的培养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市场为导向的策划实践——广东出版的改革实践样本。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未来的出版业会逐渐分化为两大主要方向,一是原创性的和前沿性的专业性知识出版,二是存量知识的大众传播,其核心都是编辑的策划能力。

  

  在新的业态环境下,广东出版通过实践充分探索上述两个方向的突围。一是依托新技术的策划。广东人民出版社新传媒营销公司编辑部的编辑充分利用以人工智能为优先的大数据进行高效前期调研,摸清互联网思维下读者喜好,为读者量身定制、专业打造适配的品牌图书,取得不俗销量。如联合广东新荷传媒策划出版的少儿类心理辅导漫画读物《漫画小学生心理》,上市后不到半年销量突破200万套。与抖音旗下的起点传媒合作出版的《素书(上下)》,2023年上市不到1个月创下80万套的销量。

  

  二是依托编辑思考力的策划。除了依靠数据和技术驱动的策划之外,广东人民出版社十分重视编辑的思考是否具备发现和捕捉“大势”的能力。“跟住大势”本就是出版行业的核心动力之一,指的是对社会、当下以及整个世界的理解和把握,这种动力在编辑策划层面的结果,就是那些紧跟社会、解释社会,为读者提供一定支持的书。广东人民社今年策划的2种书《初中生》《母亲们》都体现了对“大势”的关心。

  

  制度设计和人才培养的结合——广东出版改革实践的思考。新业态下编辑策划力提升归根到底是行业人才培养问题,关系到出版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唯有不断地改革和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

  

  一是人才培养思维的更新。应摒弃传统出版单位总是希望编辑既能拉选题又能看稿,既能写文案会营销发行又懂印刷设计的思维,探索制定一套让大部分员工都能发挥一技之长的规则。广东人民社的万有引力工作室从策划、看稿,到设计、印刷,再到营销、渠道对接,尝试建立自己的一套标准,方便每位编辑参照执行。

  

  二是编辑个人的思想操练。如今的图书市场对编辑的相关要求越来越高,怎么掌握互联网思维,具备新媒体融合能力,用好最新的技术,策划出好的选题、做好营销宣传、促进销售转化等,更是重中之重。跳出“舒适区”的思想准备必不可少,让编辑做思想操练,策划能力进阶是核心着力点。

  

  三是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集团“一把手”、出版社“一把手”,甚至编辑部门“一把手”,在方向、理念、考核等方面要上下达成共识,层层落实,为编辑留足空间和时间,为员工的积极探索买单,才有可能让编辑真正做出成绩,实现成长。

  

  南方传媒2020年提出的“三化”改革,实打实地鼓励出版社和员工在市场图书领域做有益的探索。2023年,南方传媒投资部设立了创新创业基金,为编辑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做好书提供良好的制度配套和耐心资本。广东人民出版社根据南方传媒的顶层制度设计进行了落地制度探索,如建立万有引力工作室这样的编辑出版特区,陆续引进乐府文化、灵韵等出版工作室,逐步构建覆盖各个内容领域的多元化出版系统。

  

打造坚实平台 助力编辑提升策划能力

  

康志刚

长江文艺出版社副总经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繁荣出版事业,关键靠人才。为继续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我社多措并举展开编辑人才队伍反思调研,利用既有的数据,重点对于编辑策划能力进行分析,调研区间为2018~2023年。

  

  策划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编辑策划能力是建立在其职业自我认同、文化素养、专业能力、社交能力、营销能力等综合能力之上的。就我社所掌握的信息数据来看,编辑综合能力有一定欠缺。

  

  一是专业文化素养方面,学术素养和文笔能力不足。统计数据显示,我社编辑发表论文、书评及学术成果、参与学术活动的数量少,且相关成果较为单一,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类型化、具有高学术水平的编辑人才。

  

  二是社交能力方面(与作者见面沟通),多选择线上交流,线下沟通不够。根据对编辑近3年的调研结果,我们发现,年轻编辑在发现作者、主动见面约稿,与作者保持互动沟通上并不活跃。与作者线下见面,由资深编辑或者社领导带领下的行为占80%以上,而独立行为占不到20%。

  

  三是新媒体营销能力方面,编辑对市场营销重视度不够。近5年来我社编辑年均产出项目数在450个左右,参与营销工作项目在290个左右(占比64%),参与营销项目占总项目比例有递增趋势,但不够显著。由此可见,我社编辑新媒体掌握能力及市场营销能力仍然不足。

  

  四是选题提交及通过率,申报数量少且通过率低于5成。 相较而言,我社青年新编辑近五年年度选题申报数量较少且通过率普遍较低,总体低于5成。刚入行的青年编辑一般比较被动,多是“走一步看一步”,没有明确方向。

  

  提升编辑图书策划能力的思路。一是强化编辑职业道德培养。编辑职业道德建设是编辑策划能力的基本前提,是出版社必须重视的一项基本工作。首先,塑造良好职业环境,培养编辑崇尚职业道德的风气。其次,行业管理,将编辑职业道德作为个人基本考核内容。再者,树立编辑职业道德楷模,发挥榜样力量。二是强化企业产品战略和发展方向宣贯。出版社是否具有明确的产品战略,是关系到编辑选题策划指向标是否清晰的关键。只有让编辑明确企业的产品线规划和发展方向,编辑才能顺应企业的战略方向来调整自身的选题策划思路,形成自己的职业思维习惯。三是强化编辑定位打造类型化编辑。在出版社大的产品战略框架中,对编辑进行定位,要求编辑成为类型化编辑,成为一至两个市场细分领域的专家。四是强化编辑创新性思维和主观能力性。编辑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编辑的创新力。培养编辑创新力的主要做法就是让编辑以市场为导向,为作者提供全新的策划方案,深度介入到作者的创作中,从而最大限度调动作者的创作热情。

  

  提升编辑策划能力的制度性建设。一是要为编辑提供容错机制。出版社要为编辑提供容错平台,让其在实践中,甚至是失误中提高选题策划水平。二是建立内部导师制,进行“传帮带”。我社制定青年编辑内部导师制度,并已经成为制度化管理模式,用于内部培养青年编辑。

  

  二是建设持续培训机制。出版社要重视编辑的日常培训,着重于市场调研和选题策划能力培训以及图书典型案例的分享讲座,以实践为参照,突出实战性,大致有3个特点:常态化。一般1-2个月进行一次培训。系统化。出版流程、编辑质量、个案交流、市场调研、出版市场的宏观环境、竞争对手的现状、数字化出版等都是培训工作的重点。涵盖编印发、营销等各个环节。以我为主和实战性。突出个案和实战是长江文艺出版社培训的基本原则。

  

  三是设置“五个一”任务指标。为提升编辑的策划能力,长江文艺出版社制定“五个一”任务指标,意图以具体的行为实践,驱动编辑的职业提升,即:对40岁以下编辑,每年要树立一个行业榜样;读一本编辑出版营销方面的专著;策划一本销售上一万册的图书;写一篇出版方面的文章;拜访一位作者。这五个方面的任务要求,围绕一个中心,就是编辑的策划能力的提升。

  

  数字时代出版编辑能力提升 创新人才培育机制

  

提升数字时代编辑综合素养

 

王 庆

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新时代的编辑,应该是优秀文化产品的创造者,需要有数据分析能力与深刻的判断力;应该是融合出版的践行者,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持续学习与更新;也应是创新业务的探索者,要具备跨领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和强烈的创新思维能力。

  

  当前我国的编辑队伍还需要强化以下能力。一是严谨专业的审核把关能力。面对当下各类信息交错,价值观多元、内容分众化、用户圈层化、传播去中心化的局面,编辑必须进一步提升政治素养,不断强化工匠精神,树立精品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出版工作。二是综合运用新兴技术的能力。在坚守专业素养的同时,综合运用新兴技术为出版赋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有效提升知识生产、传播、利用的效率。三是深入一线深度策划的能力。深度策划能力是编辑的关键核心力,优秀编辑的成就,体现在策划出版一批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思想佳作之上,体现在一部部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精品力作上。四是跨界融合、创新协同的能力。现代数字出版业已与其他行业紧密耦合,出版的边界日益扩大。编辑需拓展思路,具有全媒体策划的思维,在审读过程与宣传营销上,沟通上下游,进行出版物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新时代编辑能力与素养。

  

  一是深化出版改革,激发编辑能动性。融合出版向纵深发展,原有出版生态链中的运作模式须加快调整,重构工作流程。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积极探索“先传后编”“边传边编”的出版流程,打造内容建设新机制,设立“首席编辑”、名家工作室,探索个人“持股”模式,力图让更多编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走好新时代出版人的群众路线。

  

  二是创新出版生态,拓宽编辑视野。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致力于构建“四横七纵多生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创建河南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创新联合体,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生态,弥补现有编辑队伍在创意、技术方面的短板与不足。

  

  三是聚焦课程研发,增强编辑融合出版意识。鼓励各出版单位深度挖掘、梳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研发相关课程,并将课程延伸生成为其他知识产品,实现内容资产向内容资本的升级,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抓手。

  

  四是加强课题研究,提升编辑专业研究能力。通过课题研究,编辑可以更熟悉该领域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学术动态,了解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五是加强新技术应用,提升内容生产与把关能力。按照“学AI、用AI、造AI”的理念,加强对编辑人员的AIGC技能培训,辅助编辑进行校对与策划,同时从教育、文史、手工、医护、方志五个垂直细分领域入手,将出版内容进行非结构化处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IGC行业技术和与之配套的语料库,探索AIGC技术的产业转化。

  

  六是开展多层次专项培训,提升编辑传播意识。要针对不同阶段的编辑人员,实施多维度的培训。如组织各单位融媒体工作骨干人员,进行封闭特训;举办“书园分享会”、专题讲座,开展融媒发展专项培训等。

  

以人为本 以“数”谋“新” 培育复合创新型科技出版编辑

  

雷 平

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数字时代培养科技出版编辑能力的实践探索。一是聚焦培养复合创新型科技编辑。培养复合创新型编辑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求、转型的前提条件。复合创新型编辑应该拥有政治宣传员、客户经理、工匠、数字技术能手、专业知识科普员、文化使者等多重能力素质。二是贯彻落实“生聚理用”人才强企战略举措。面对出版业的人才现状,要坚决贯彻落实“生聚理用”人才强企战略举措。“生才”有道,重点是更新人才观念,完善培养开发机制。“聚才”有力,重点是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吸引专业高端人才。“理才”有方,重点是经营好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本增值。“用才”有效,重点是放手使用人才,促进各类人才用当其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与共建单位策划面向高校师生的活动“百科奇妙物语”大赛,为数字出版的长远发展培养人才。三是创新编辑培养体制机制。首先是搭台子,探索柔性团队和项目制管理,实行“揭榜挂帅”,充分发掘引导编辑创新创造活力。其次是压担子,将融合出版业绩纳入考核范围,加大融合出版考核力度。第三是架梯子,围绕出版趋势、数字技术、产品运营等组织培训研讨,邀请内外部出版专家答疑解惑。

  

  数字时代编辑能力培养面临的形势。从全行业来说,融合出版还没有形成集群效应。首先,从出版业统计来看,数字出版相关的编辑总体比重小,数字出版编辑大部分还存在所服务行业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编辑加工能力还不太强的现象。其次,绝大部分编辑在数字技术、客户经理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数字出版中心和传统编辑部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第三,数字时代,专业编辑的营销能力、营销理念还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第四,数字时代的选题策划能力还不强,顶尖的复合型创新编辑人才极其缺乏、凤毛麟角。

  

  加快培养复合创新型科技出版编辑的设想。一是融入行业大循环育英才。科技出版社一般有自己服务行业。石油社在石油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大循环中实现科技出版自身的价值。“中油书店”“石油工业出版社发行站”“社外图书出版中心”等系列做法开花结果。提出“五走五抓”“五个重要组成部分”选题策划理论,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二是做实BTB提升营销能力。编辑需要掌握行业动态、行业热点、工作重点、培训需求、技术进步、领军人物、国际交流等方面知识和信息,了解客户的关切点、需求点,还需了解出版物的内容、形态、品质等特点,提升营销能力。三是发挥出版行业协会的功能作用。近年来,石油社参与中国编辑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之路》《中国科技之魂》等系列主题出版物。通过共同创作的模式,让编辑整体能力快速提升。另外,科技编辑还需参加所在科技专业行业协会活动,了解专业动态、热点、科技进步。四是国际合作提升编辑能力。近年来,石油社将技术专家送到国外访问实习,取得了很多经验。2020年以来,中国石油先后在30多个国家建成70多个“中国书架”。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开阔了编辑的视野,提升了编辑的综合能力。五是做实编辑培训,练好编辑基本功。石油社让编辑参加科学出版社举办的培训班,在社内请技术专家讲课,针对行业特色,提升编辑能力。

  

提升编辑队伍力量 谱写数字时代华章

  

王华光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编辑

  

  识局:数字时代编辑人才队伍力量不足的困局。从国家发展和人民需求的趋势来看,数字技术正加速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倒逼出版企业创新求变,催促传统编辑跟上新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从出版行业角度来看,传统出版行业内普遍缺乏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平台和前沿数字化项目,原本在行业内的编辑成长缓慢,对行业外的复合型编辑人才吸引力也有限;从出版企业角度来看,部分企业对编辑人才的评价考核体系仍未跟上技术变革与产业变革的步伐,存在评价指标不合理、评价内容不明确、评价方式不科学等问题;从编辑自身角度来看,目前出版单位普遍存在着编辑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既有从业经验、又熟悉数字技术的人才成为稀缺资源。

  

  破局:以提升“五力”提高编辑人才队伍综合实力。一是提升政治判断力。要坚持对时政热点保持密切关注,坚定地把握出版的主流方向,坚守政治把关的底线,对时代热点积极响应,对时代命题深刻阐述,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全面地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二是提升专业向心力。编辑既要拥有专精尖的学识,又要扮演好编辑的“职场角色”,实现与作者、读者的“同频共振”,能与专家大咖对话交流,能带草根新星出人头地,能和读者受众共情共愤。在数字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编辑需要用自己的专业度“去芜存菁”。

  

  三是提升市场洞察力。数字时代需求多元的读者群体需要编辑不断提升市场洞察力,以用户思维策划作品,以经营思维推出产品。技术的革新让编辑可以尝试各种渠道了解自己的读者和目标受众,甚至让他们能深度参与图书的策划、编制等过程。

  

  四是提升数字技术驾驭力。当下已不只是数字时代,而是逐步转向“数智”时代,编辑要能做得了“数智”工具的主人,要提高利用新技术来优化出版流程,科学策划选题、高效率文稿审校的能力,用VR和AR技术等让出版物从单一的文字内容扩展到更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等。

  

  五是提升跨界融合创新力。编辑作为出版队伍中的核心,要在策划源头上聚焦融合发展前沿,积极创新,以创新的手段跨界协作,用IP思维延伸文化价值,加快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数字时代新型出版传播体系。

  

  布局:培育促进编辑队伍成长壮大的土壤。一是价值共鸣吸引人才。优质的企业文化、共同的发展愿景,才能产生筑巢引凤的效果。二是深化改革留住人才。通过改革为人才成长预留发展空间,建立“双通道”发展机制,对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设置不同的成长路径。三是产业引领用好人才。抓重大项目培养人才,在项目推进中聚集和培养一批编辑策划人才。四是多方共建孵化人才。积极响应国家出版学科共建部署,建设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设立出版学科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为企业和行业培养适应新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人才。

  

  掌局:共助编辑成为数字时代文化航行掌舵人。未来,数字技术将为出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编辑要牢牢把握内容经营这一核心要素,当好内容的汇聚者、加工者和分发者,持续做好信息传播的“守门人”,致力成为文化航行的“掌舵人”,以深厚的文化学养和前瞻的数字思维研判社会发展趋势,引领社会文化思潮,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出版力量。

  

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李海涛

青岛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数字时代对人类知识的生产与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深刻地改变了出版业的外部生存环境与出版业自身的运行。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出现,加速了出版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出版业须全面拥抱人工智能,培养更多兼具数字技术素养和使命担当精神的创新人才,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应对数字革命,当下出版编辑存在的不足。一是人才结构不完善。传统出版编辑对新媒体、新技术了解较少,对数字出版、项目管理及运营等认识不深入,亟须有专业、会技术、懂出版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全面融合发展不足,资源分散、单兵作战的情况还存在,难以有效整合资源。三是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创新不够,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四是版权保护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AIGC生成的文档、图片、音乐及视频等版权的认定及保护等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

  

  深化融合出版,全面提升编辑力。一是借势互联网,做好选题策划和作者培育。互联网已经成为选题策划的“富矿”,青岛出版社《医学的疆与界》一书,选题策划就是来源于互联网上的热门话题和演讲内容。编辑要具备对互联网信息关注、甄别和整合能力。网络文学正在蜕变升华为出版生力军,青岛出版集团旗下悦读纪公司,选题、作者、营销几乎全部来源于网络,策划推出《雪中悍刀行》等优秀作品,打造了2条码洋过亿、14条码洋过千万的产品线。“素人”写作日渐火爆,成为图书市场的新亮点。素人作品的创作由于写作技法不成熟、行动力不强等问题,需要编辑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对编辑的融媒体数字化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善用人工智能,提升出版工作质效。阅文集团AIGC技术在多场景应用,网文AI一键出海至多语种市场,翻译成本平均下降九成;作家助手中AI功能的周使用率达30%。喜马拉雅2023年智能化内容审核达到72.2%,员工数量“瘦身”超过39%,毛利率从54%提高到56.3%。数传集团AI编辑工作室,完整覆盖从选题策划、内容生产、编审校、图书营销等业务场景,已在多家出版单位应用。青岛出版集团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儿绘本大系》,打造集阅读服务、评价互动、场景体验、思维开发于一体的线上线下全环境融合服务体系。依托青版围棋教材,形成以图书出版、AI教学软件研发、师资培训、赛事举办等多元化产品和服务格局。建设数据中台,整合内外数据资源,打造数字化软硬件设施。组建跨部门的AIGC创新应用实验室。

  

  三是要编发一体化,探索出版业的“人单合一”。图书零售的主战场由线下转为线上,2023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中,平台、短视频、垂直渠道、实体店销售占比约4:3:2:1。每名编辑都可能打造成“自创造”“自裂变”的生产、创新单元,形成出版企业的“人单合一”模式。青岛出版社开发的“青知智教融合出版平台”,搭建“阅读服务+AI评测+评价互动+思维开发+场景体验+线下活动”全环境文化服务场景,服务用户超120万。一位年轻编辑尝试制作二次元黑胶产品,从市场调研、选题策划、内容制作、新媒体营销到内容增值运营,完全由编辑主导。编辑由传统的内容出版者转变为内容运营者,为更高水平实现“编发一体化”打开了新空间。

  

数字出版编辑素养提升的路径探讨


吴 雷

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总编辑

  

  数字出版编辑现状。以时代出版为例,一是设立了一支专门团队。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形成股份公司科技信息部牵头,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支撑,各出版社全面推进的融合出版发展体系。时代新媒体出版社的数字出版编辑岗位也细分为数字选题策划、数字资源加工、数字技术开发等,实现了以业务为中心的多部门多岗位协同管理模式。二是出版了一批数字产品。时代出版旗下各家出版社的数字出版编辑团队,近年来开发出各具特色的数字出版产品。例如,安徽教育出版社的“时代教育在线”、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乐龄听书”、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萌芽童书”、黄山书社的“安徽基本古籍库”等。三是建立了一条职业通道。2022年,安徽省出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新增了“数字副编审”与“数字编审”序列。目前,时代新媒体出版社的数字出版编辑部副编审占比已经达到了50%。各出版社融合出版部门的设立,也进一步拓宽了数字出版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

  

  数字出版编辑存在的不足。一是已具备数字出版意识,但精品内容策划能力不足。创造优质产品往往需要付出较高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以“凯叔讲故事”自2014年开发并持续热销的首个付费内容“凯叔·西游记”为例,精心打磨3年,从策划初期的137集、70万字,经历充分论证、精细制作后,最终上线版本精减至40万字,共计43小时的音频内容。二是已具备数字加工能力,但技术应用水平还较薄弱。目前各出版社的数字编辑团队多由传统编辑转岗而来,专业技术基础相对薄弱,产品上线速度缓慢。出版行业对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还停留在编校审稿上。三是已具备数字营销概念,但产品运营能力还很欠缺。数字出版编辑的工作要兼顾需求分析、产品定位、原型设计、产品发布、产品运维等各个环节。数字编辑作为数字出版项目的发起人,存在“重建设、轻营销”的现象,对于产品卖给谁、怎么卖论证不够充分,项目实施过程中缺少发行部门的深度参与。

  

  数字出版编辑素质提升路径。一是岗位目标尚需更加明确。建议在出版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加快构建数字出版编辑的岗位要求与评价指标体系,为数字出版编辑素养提升指明方向。二是专题培训尚需更加聚焦。对数字出版编辑的培训方式应与图书编辑的数字素养培训应区分开来,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方案。形成由主管部门主导,企业侧重应用技术、高校侧重专业技能的全方位培育体系。三是学习视野尚需更加开阔。出版社要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合作,发挥主动性,将互联网内容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与运营模式引入传统出版企业。四是项目实践尚需更加深入。出版社应将眼光放长远,持续投资数字出版项目,让数字出版编辑在实干中成才。2022年底开始,时代出版将课后服务项目列入党委“头号工程”,出资鼓励各出版社研发课程。目前,时代出版自研的课程已经超过100门。五是人员配置尚需更加齐备。出版社需要为数字出版编辑配备相应的技术团队、运营团队,以协同开展工作,提高市场竞争力。六是考核激励尚需更加强化。将数字编辑的业务与传统编辑部门融合考核,或是对数字出版部门数字内容产品创效按双倍计算等方式,值得各出版社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尝试,以激活数字编辑融合创新的内驱力。

  

  来源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