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作者:张养志 | 发布时间: 2023-11-02 | 58647 次浏览 | 分享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大工作部署,先后提出“九个坚持”“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十四个强调”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从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深刻阐释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明确提出新时代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七个着力”,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标识了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新创造。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深化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教育的科学指南,在出版队伍建设和出版理论素养培育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引领性的重要作用。在出版实践中,除了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业务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把对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价值追求转化为提升自身思想境界,以及投身出版理论研究、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力和行为准则,学会用追求真理的态度、缜密的思维和严谨的学术探讨出版问题,并在与作者、读者的相互学习和合作中推动出版理论与实践结合。因为出版活动在传播思想、推动全社会形成思想共识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人类活动无法代替的。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与中国出版实践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是深入出版活动和出版现象内部,不断认识、发现出版规律并形成出版规律的过程。一个志存高远、有理想、讲政治、有情怀、具有文化主体性的出版人,一定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善于从哲学层面思考出版活动的人;一定是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善于从思想、精神和价值层面审视出版实践的人;一定是肩负文化强国使命、善于从知识和内容中提炼出智慧和灵魂、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精神家园的人。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新时代新征程在出版工作中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就是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理论创新。既要坚持系统观念、从整体性上把“七个着力”的根本要求融入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理论框架,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出版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又要从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体悟指导出版基础理论研究和出版实践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着力点放在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解和把握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出版问题、解决出版问题的“总钥匙”,涉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出版原理、基本观点属于“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精髓和活的灵魂,而从如何认识出版现象和怎么开展出版活动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出版原理、基本观点又体现和转化为方法,属于“方法论”。对于出版工作来说,世界观主要解决的是“出版是什么”“为什么出版”的问题,而方法论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出版”“怎么出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作为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继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其内容不仅准确揭示了出版现象和出版活动的一般规律,还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立场科学论证了“为谁出版、为谁立言”的哲学命题,其在为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指明发展方向的同时,还为出版人的知识生产和传播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贡献了动力和工具。出版人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出版现象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要准确把握认识和创新出版活动所遵循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必须在学理上把科学性作为关键词和基本前提。因为科学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力量之源,也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依据。只有把握了科学性,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出版理论的基本观点,才可能树立坚定的政治观点和理想信仰,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只有把握了科学性,才可能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把握了科学性,专业知识才能转化为精神力量,编辑力才能转化为思想引领力和价值感召力。一个出版人成为有情怀的出版家,不可能单纯依靠热情和一时的冲动树立理想和信仰,而必须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支撑。


第二,必须从时代需要和对人类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上去认识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在基于经济条件分析经典作家拿起出版武器服务于工人阶级的历史背景之外,还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文化的作用。这样,就能在实践中很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根本特征,做到科学性和革命性、完整性与开放性、继承性和创造性相统一。


第三,必须从党管出版的根本原则出发去把握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一元化指导和出版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党和国家的基本制度。中国共产党百年出版理论的守正与创新,无不表明这一制度的合理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具有如此巨大推动作用的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理所当然应当处于指导地位。我们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并不排斥出版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但内容和形式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能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出版工作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意识形态阵地的最前沿,而出版队伍是前沿阵地的“观察哨”。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指导作用并不只限于出版领域,也延伸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如果在出版领域意识形态出了问题,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和经济领域的思想理论必将陷入混乱,人们的精神世界因缺乏价值引领会变得黯然失色,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思想危机和信仰危机。只有坚持党管出版原则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不动摇,出版领域的意识形态效果才能辐射到其他领域。出版队伍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群体,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坚守了这一观点,意味着充分认识到了出版产品内容价值,也就起到了把关人的重要作用。


来源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 北京印刷学院教授 张养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