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师徒连带白马,合称“五圣”。这五圣,暗中与五行相对应。孙悟空是金,唐僧是火,八戒是木,回目中已明说了,小白龙自然是水,而毫不起眼的沙和尚,却占了五行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土。
从相克的一面来看:靠着紧箍咒,加上有观音乃至如来撑腰,唐僧是能管束住猴子的,这是火克金;八戒犯老毛病,就怕悟空使棒子打他的孤拐,这是金克木;沙僧在徒弟中排行第三,居八戒之下,这是木克土;龙马地位最低,是土克水。从相生的一面来看,八戒时常在唐僧面前给悟空上眼药,一方面打击悟空,另一方面则是巩固师父的权威,这可以算作木生火;作为取经灵魂人物的悟空,按照土生金的原理,帮衬他的该是沙僧。对照故事中的具体描写,这个说法也大致站得住脚。
悟空有智慧,有本领,光明磊落,水平独高,在一个群体中,这种人物往往是众矢之的,很难做人。做领导的唐僧看不惯,不免借题发挥,时不时整他一整,免得他尾巴翘得太高。八戒忌妒加不服,遇到机会就撺掇老板给他念紧箍咒,公报私仇一番。沙僧寡言少语,但他服膺悟空的本事和为人,能帮腔时帮帮腔,对八戒也敢略加讽刺。
妖怪每次幻化为人,总瞒不过悟空的火眼金睛,只有唐僧坚信不疑。八戒呢,有时他是实在抗拒不了美色和美食的诱惑,有时则是装糊涂,故意和悟空捣乱,好看他的热闹。这时候,沙和尚多半会帮悟空说话,不过他的话理由不充分,翻来覆去总不离“大师兄从来没看错过”之类,殊不知这样说是最招唐僧反感的,不是吗?以前的事证明了悟空的正确,不就等于证明了师父的不正确吗?
沙和尚忠厚老实,符合土“厚德载物”的特性。他贡献不多,贵在持久,一向任劳任怨,从不说过头话,授衔会上的评语也是“登山牵马有功”。
沙僧老实,不等于他笨。他的机敏和别人不同,不是通过“为”,而是通过“不为”表现出来的。唐僧第一次赶走悟空,八戒、沙僧都不曾费一个字替他求情,所以悟空把沙僧从黄袍老怪的妖洞里救出后,就开玩笑骂他不够意思:“你这个沙尼!师父念《紧箍儿咒》,可肯替我方便一声?都弄嘴施展!”说得沙僧羞惭不已。
然而惭愧归惭愧,唐僧因悟空打杀一众强盗而第二次赶他走,紧箍咒念不住口,痛得悟空满地乱滚,沙僧则仍和上次一样,一言不发。世道人情本就如此:顺水推舟的好事,谁都不妨做做,若要他拔一毛而利天下,冒点风险主持一下公道,他就断乎不肯为了。
从这些地方,便见出老沙的世故,平时不吭声不等于没城府。六耳猕猴假冒行者,观音明明已经为悟空担保了,沙僧却仍旧疑虑不消。回花果山探实情,悟空的筋斗云快,想先行一步,老沙赶忙扯住,怕悟空“先去安根”,要跟他一起走,让悟空哭笑不得。
说起来,沙僧在三个徒弟中出身最苦。下凡之前,名为“大将”,职务却是“卷帘”,实际上是个侍候人的小角色:安排玉帝的车马,上车下车时掀掀帘子,宴会上刷刷盘子,说起来还不如当年在天上养马的猴子。八戒犯法,是因为调戏仙子,多少还沾了点荤腥,不算冤枉。老沙的贬谪,只不过为打碎一只玻璃杯子!这便是小人物的悲哀。
但唯其如此,他才知道修得正果的可贵。因为他既不像悟空,可以重整河山,也不像八戒,可以再回到老婆身边。他是没有退路可走的。沙僧在流沙河的日子不仅贫困,还要每七日遭受飞剑穿胸之苦,对于取经这一千古良机,他如何肯轻易放过、轻易糟蹋?
相对八戒的动辄要分财物散伙,沙僧的坚定和悟空不相上下,只有一次,唯一的一次,他参与了八戒的分家,那还是因为,妖怪拿别人的头冒充唐僧的头,使他相信唐僧已死。就这一次,以小见大,他的境界终究比不上悟空的。
沙僧的城府和心计,披了软弱的外衣;或者是,沙僧的软弱,被人误解为老谋深算。无论如何,老沙不简单。可你想想啊,在这个成员各有背景的小团体里,论出身,论资历,论本事,皆不如人,沙僧也真不容易。
文章来源:池塘柳摘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书当快意》一书,小黑孩图